表迷網消息:身為科特迪瓦首位靈長類動物學家,因扎·科內(Inza Koné)獻身研究和保護靈長類動物。他早于八歲時便開始了此使命,其時他與一只名為庫阿西(Kouassi)的年幼籠養狒狒成為朋友。他們之間的聯系深厚,但多年后庫阿西體型變得更大,個性亦更暴躁,其家人無奈下唯有讓庫阿西安樂死。科內非常傷心,疑惑他們原本可以用什么方法避免這個結果:“我誓言要為靈長類動物發聲。”
科內憑借在科特迪瓦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森林中開展宏大保育工作,而成為2023年勞力士雄才偉略大獎(Rolex Awards for Enterprise)的得主之一。
人類活動導致科特迪瓦只有百分之二的原始森林完好無損,其中在東南部偏遠角落便是占地11,000公頃的原始雨林──塔諾埃-埃伊森林(Tanoé-Ehy)。得益于該地不宜人類居住的沼澤環境,塔諾埃-埃伊森林棲息著許多特有物種,包括33種特有植物、19種面臨威脅的鳥類以及10種特有兩棲動物。
勞力士雄才偉略大獎得主因扎·科內身處塔諾埃 - 埃伊森林(Tanoé-Ehy)。這片占地面積 11,000 公頃的廣袤森林中至少有著 33 種特有植物、19 種面臨威脅的鳥類、10 種特有兩棲動物以及 9 種靈長類動物。
塔諾埃-埃伊森林最吸引科內之處,就是該地的九種靈長類動物,包括四個西非最瀕危的物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沃爾德倫紅疣猴,這種猴子自1970年代便未曾在科學文獻中有所記錄。科內說:“尋找被認為是已喪失或滅絕的物種是一大挑戰,但亦令人非常興奮。如果我們能夠重新發現這種猴子,必定能締造歷史。”
保護這些靈長類動物的第一步,就是保護森林本身。2006年,科內聯同塔諾埃-埃伊森林附近的11座村落,展開突破性的合作,以社區為本的保育項目減低森林面對的威脅,包括盜獵、伐木及農業土地清理。2021年12月,塔諾埃-埃伊森林成為社區管理的自然保護區,由當地村莊集體擁有。勞力士雄才偉略大獎肯定科內在此獨特生態系統的工作,現在他成為“保護地球·恒動不息”計劃的一員,項目未來亦將獲得資助。
塔諾埃 - 埃伊森林(Tanoé-Ehy)是非洲西部國家科特迪瓦的重要靈長類動物保護區。這片11,000 公頃的森林是四個西非最瀕危靈長類物種最后的棲息地,同時還可能生存著一種被認為已經滅絕的猴子。
但正如科內所說:“結合當地社區的福祉與自然保育工作非常重要。”
為此,科內與團隊建造了小型加工廠,令當地農民的收入大增五倍。“我們不是鼓吹放棄務農,只是呼吁不要再砍伐森林開辟農地。”項目亦鼓勵農民在已開墾的土地上重新植樹,過去五年便栽種逾10,000棵樹苗,建立隔開農田和森林的天然圍欄,并設立教育植物園。
各種動物亦有受惠,在森林中發現的靈長類動物數量不斷增加。據科內所說:“社區明白捕魚和耕作需要降雨,雨水是由森林調節,而森林則依賴猴子、雀鳥及其他動物傳播種子和進行營養循環。當地居民知道保育樹木并不足夠,他們亦必須保護動物。”部分保護措施由過往捕獵動物的盜獵者實行,構思獨特。盜獵者知道如何深入森林中心,現在成為保護塔諾埃-埃伊森林野生動物的關鍵一環。
勞力士雄才偉略大獎得主因扎·科內與在科特迪瓦東南部多烏安村莊(Dohouan)的瑞士科學研究中心(Centre Suisse de Recherches Scientifiques,CSRS)負責苗圃工作的弗雷迪·格南德(Freddy Gnandet)。
在他們的協助下,科內深入森林監測其健康,以及尋找或已滅絕的沃爾德倫紅疣猴。雖然最后的目擊記錄已是1978年,但許多與科內合作的當地居民都表示曾于森林看到它們。團隊以一系列監測技術尋找這種猴子,包括無人機勘測、環境DNA采樣,以及在樹冠安裝超過70個隱藏鏡頭。他們搜集的數據顯示森林內的靈長類動物族群有所上升,但卻找不到沃爾德倫紅疣猴的蹤影。盡管如此,這發現仍然有助落實塔諾埃-埃伊森林的保護,而科內亦決意繼續尋找此消失的猴子。
勞力士雄才偉略大獎將有助科內擴展項目在塔諾埃-埃伊森林的規模,讓團隊能夠在森林中設立更易行走的路線,更有效杜絕偷獵和伐木行為。他們亦計劃加大對本土農民的支持,并且增加當地對沼澤和森林保育的關注。最后,科內希望此模型能夠在西非廣泛套用,擴展保護區至塔諾埃河對岸的加納,保護兩國境內的塔諾埃-埃伊森林。
總括而言,科內的工作仍然長路漫漫:“我心系塔諾埃-埃伊森林,難以離開這里。我認為這是我能夠為孩提玩伴庫阿西致上的最大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