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璣(Breguet)品牌創立于1775年,距今已有241年的歷史。品牌成立之時路易十六剛剛即位,在整個法國掀起一股新浪潮。這位國王推崇各種藝術工藝,寶璣借此契機開啟自己的事業。他的制表業務風生水起,直至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巴黎動蕩不安的時局使他被迫逃亡,返回瑞士。當他重返巴黎后,阿伯拉罕-路易?寶璣決心重建事業,并尋找新的客戶。
阿伯拉罕·路易·寶璣(1747-1823)可謂一代表王。出生于瑞士Neuchatel,寶璣先生自幼就顯示了對復雜機械的非凡天賦。他大部分時間居于巴黎,一生中創造無數偉大的發明,他活躍于制表業中每一個范疇,連串的突破令他的事業不斷攀上高峰,如改良自動表、發明自鳴鐘用的鳴鐘彈簧;以及避震裝置等等;而其新古典主義的簡潔設計更予人驚喜。由于他對機械具備淵博的知識,對鐘表的特點及技術獨具過人天賦,使他吸引了當時最優秀工匠投身其門下,并在他諄諄善誘的訓練成才,他豐富的想象力得以活現成為一件件動人的優秀作品。
寶璣設計及制造的鐘表,產品多元化,無論腕表、航海天文鐘及鐘,設計匠心獨具,令他在表壇上被譽為最杰出的人物。 寶璣在鐘表業各方面取得了最優異的成績,不僅一鳴驚人,且屢創新猷。例如于1780年推出的自動手表(Perpetuelle),之后又發明大大減少自鳴表闊度的鳴鐘彈簧;以及世上第一個手表防震裝置(Pare-Chute),令手表不再那么容易受損,性能更加可靠;定速擒縱結構;寶璣擺輪游絲;三問表的盤旋式打簧系統;自鳴鐘;以及在1801年取得專利權的陀飛輪標準時計……現今所有的機械腕表都擁有起碼兩項寶璣發明。
1782年10月,阿伯拉罕–路易·寶璣為瑪麗皇后創作了編號160的懷表。這款自動上鏈perpétuelle打簧表帶有日期顯示,皇后一看便知是大師級杰作。翌年,阿伯拉罕·路易·寶璣收到一份驚人的神秘定單:為皇后制作一款集當時最精密制表技藝與發明于一身的懷表,而對制作時間及價錢并無任何限制。
1790年 發明降落傘避震裝置“Pare-chute”寶璣先生在出席Talleyrand的聚會時,故意將裝有降落傘避震裝置的表投擲在地上,以此證明這項發明在震沖下對細小零部件的保護。
拿破侖·波拿巴特將軍(Napoleon Bonaparte)也是阿伯拉罕-路易·寶璣最忠誠的顧客之一。他對寶璣的計時藝術十分著迷,也影響了許多身邊密友以及家族成員。1798年4月,就在出發遠征埃及的一個月前,波拿巴特將軍購買了三塊特別具有代表性的寶璣鐘表作品:38號“帶有絕緣擒縱機構的”三問表;178號帶日歷的打簧旅行鐘(此類鐘表的開山之作);216號perpétuelle 自動上鏈打簧表。這三款鐘表滿足了他的雙重目的:首先,作為在社會政治領域中快速崛起的新秀,拿破侖一直都在尋求能夠代表其權力和社會地位的精美物品;其次,純粹從實用角度考慮,他需要在征戰途中隨身攜帶堅固可靠的時計。
拿破侖的這位妹妹自1805年(時年23歲)開始,直起至1814年一直以穩定的頻率常年購買寶璣作品,共購得不下34款時計和座鐘。1810年,已成為那不勒斯王后的她,作為一名名副其實的鐘表迷向寶璣發出訂單,寶璣先生為此特別設計了目前為止所記載的世界已知的首款腕表,其構造新穎,精雅別致,乃是一枚極致纖薄的橢圓形三問復雜功能表,配備一條由金線織就的表帶。
在俄羅斯市場上出師不利使得寶璣及其子異常沮喪,但卻于1814年的春天獲得意外之喜。4月2日,寶璣位于鐘表堤岸(Quai de l'Horloge)的工作坊迎來了一位神秘訪客,他便是僅帶著一名仆役進行微服私訪的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根據帳簿記載,這一天沙皇購買了一塊問表及一塊其它表款。按照家族傳統,寶璣在他的位于一樓的小小辦公室里接待了這位貴客。兩人就制表工藝促膝長談,之后共進便餐。此次難忘的會面之后,俄國沙皇向寶璣訂購了一系列“步數計“(pedometers)(一種調整軍隊行軍頻率的節拍器),并將于1820年至1822年間收到八塊成品。沙皇的這一舉動促使寶璣于1813年跌至谷底的俄國市場銷量開始迅速回升。
1830 年,寶璣品牌創始人之子將世界上第一款采用無匙上鏈裝置設計和時間設定系統的懷表售予查爾斯男爵 (Count Charles de L’Espine)。寶璣編號 No. 4952 懷表裝有一個“凸節旋鈕”,該旋鈕有兩個功能:調整指針以設定時間,以及給表上鏈,操作方法是以拇指和食指將其自左向右旋轉,直到無法繼續旋轉為止。這標志著現代鐘表上鏈方式的誕生。
1999年,尼古拉斯?海耶克接管了高級制表行業最高貴的品牌之一,當時該品牌一度陷入了沉寂。在滿腔熱忱的驅動下,他向這個為最知名同行所公認、賦有卓越傳統與技藝的品牌傾注了無與倫比的活力。寶璣可以借助于斯沃琪集團(Swatch Group)的行業和商業優勢,獲取所需的材料與技術資源,來延續高級制表工藝以并開發卓越非凡的腕表,從而滿足品牌擁躉和鑒賞家的期望。不久后,寶璣復興初露端倪。首先,品牌擁有了一個設備完善的制造工廠,開始招賢納士,吸收眾多資歷深厚的制表匠。通過培訓,工匠們各展其長,將寶璣歷史悠久的制表工藝完美傳承。
尼古拉斯?海耶克非常重視研發,并定期投資于最先進的測試性機器,還著手對新材料的研究——例如將硅材料運用于制表行業,如擒縱裝置等零件,甚至全新的機芯項目。在他的領導下,寶璣開發并注冊超過77項新專利,并且每年研發出一款新型機芯,其中一些是徹底的創新,例如雙陀飛輪。這種創新能力讓寶璣成為高級制表領域的典范,并成為歐洲文化遺產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現任總裁Marc A. Hayek致辭說:“從品牌創立伊始, 寶璣便與科學與天文學有著緊密的聯系, 品牌的歷史深植于近代歐洲科技進步的歷史進程。我和我的祖父都一直將技術研發擺在首要位置, 時至今日, 工程師和制表師比以往更多扮演著先驅者的角色—— 尤其是在磁力、高振頻和新材料( 如硅或者Liquidmetal 液態金屬)應用方面—— 同時也給整個制表業帶來了重大的進步。寶璣始終以制造杰出時計為己任,2013年推出的精準時計杰作——配備磁力擺輪軸的Classique Chronométrie即為最新力證。”
寶璣品牌以其持之以恒的創新精神和實力而讓人為之傾倒。寶璣的創新發明在制表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如今其制表廠所取得的成就更讓寶璣成為高級制表領域公認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