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琴表于1832年創立,是一個集傳統,優雅和運動于一體的專業鐘表制造商。作為長期以來世界田徑錦標賽的計時器和國際聯合會的合作伙伴,浪琴表以其優雅的時計而聞名全球,亦是作為世界首個腕表制造商的Swatch Group S.A.公司的其中一員,是世界領先的腕表產品制造商。浪琴以飛翼沙漏作為注冊商標,而浪琴表的業務亦已遍布全球130多個國家。
1832 圣耶米(Saint-Imier)的這所鐘表商行由奧古斯特?阿加西(Auguste Agassiz)——著名博物學家路易斯?阿加西(Louis Agassiz)的兄弟,以及另外兩位合伙人共同創建。商行主要生產并銷售配備交匯輪擒縱機構的精致懷表,總體來講,其所制造的產品與其他赫爾維西亞鐘表店生產的表款并無顯著不同。
1846 阿加西(Agassiz)開始獨立經營商行,并借助美國的家族關系令企業在國際市場,尤其是大西洋彼岸大放異彩。
1852 歐內斯特?法蘭西昂(Ernest Francillon)——奧古斯特?阿加西(Auguste Agassiz)的侄子,來到圣耶米 (saint-Imier)。擁有經濟學教育背景的他逐漸取得了家族企業的管理權。
1867 坐落在圣耶米Es Longines(在本地方言中是“修長原野”的意思)的浪琴表工廠于 1867 年在歐內斯特?法蘭西昂(Ernest Francillon)的主持下正式落成,并在同年生產出首款機芯20A。這種20法分機芯配有錨定擒縱機構及可上發條并設定時間的機械裝置。此外,這款機芯還在1867年的巴黎國際博覽會上榮獲大獎。
1876 浪琴表技術總監雅克?大衛(Jacques David)代表這家汝拉(Jura)工業的州際公司前往美國,參加在費城舉辦的世界博覽會。他回來之后提交的報告被普遍視作赫爾維西亞鐘表工業化進程的導火線,當時,這里的鐘表業仍在采用以“établissage”組織模式為主導的生產體系。依靠法蘭西昂的敏銳直覺與大衛的不懈努力,浪琴表成為了生產機械化方面的先驅者。
1878憑借全新的機械工藝,浪琴表生產了一款簡單的計時機芯20H,該機芯由鐘表商Alfred Lugrin注冊了專利保護。這是浪琴表在計時及測時方面所生產的首款裝置,該品牌自十九世紀末起就在該領域傾注了極大的投入。
1881 就目前資料來看,對這一飛翼沙漏品牌產品的最早宣傳與賽馬運動是密切相連的。這款享有Lugrin專利的單按鈕計時器在此類賽事中備受矚目。可以想象,浪琴表銷往美國的首批計時器不僅為賭客們見證著自己的選擇,為賽馬場看臺上的觀眾提供著精準的報時,更為賽馬世界的所有參與者(例如:有興趣購買未來冠軍馬的人士、追求卓越表現的騎士、眾多種馬場及馴馬場)提供了諸多重要參考。早在1886年,浪琴表就成為了大多數紐約體育裁判員的必備之物。
1888 奠定了堅實的機床生產基礎之后,浪琴表開始致力于高精度校準領域,并為認證秒表制造了首款機芯——機芯 21.59。這款機芯在1878年研發的一款機芯的基礎上進行改良,從而令走時更具規律性。
1889 法蘭西昂為企業采取了一系列保護舉措。自1880年起,該品牌就在聯邦知識產權局進行了備案,隨后又在1889年針對品牌標志提交了保護申請。1893年,這兩者同時在聯合國際辦事處(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即OMPI的雛形機構)注冊,并在全球范圍內受到知識產權保護。迄今為止,浪琴表仍是OMPI內始終未作修改且還處于注冊狀態的最古老品牌。
1899 浪琴表追隨亞布魯奇公爵Louis-Amédée de Savoie王子踏上征服北極之旅,首次與探險界結下不解之緣。
1900 浪琴表憑借一款搭載21.59計時機芯且被命名為“La Renommée(名譽)”的懷表,在巴黎世界博覽會上榮獲大獎。此外,浪琴表也是此類活動中獲得大獎數量最多的卓越品牌。
1912 巴塞爾體操聯合會使用了首個以斷線 (fil coupé) 系統為基礎的機電運動計時系統
1913 浪琴表為單按鈕腕式計時秒表開發首款機芯13.33Z。這款機芯品質卓越,直徑為29毫米,且配有一個30分鐘的瞬時表盤,時間測量精度可達1/5秒。
1916 浪琴表打破機芯的固有形狀,推出一系列裝配在腕表之上的橢圓形或方形機芯
1919 浪琴表被指定為國際航空聯合會的官方供應商。在浪琴表美國總監John P. V. Heinmulle的推動下,浪琴表開發出了專供航空先鋒使用的高精度、可靠性極強的導航儀器,為這些冒險家創建的各項紀錄進行計時。
1927 美國海軍P. Van Horn Weems少校開發出一系列名為 “Weems 導航系統”的導航儀器,并在此基礎上與浪琴表展開合作,設計了一款可令使用者將秒針與GMT信號(導航必備)實現同步的轉盤腕表,即:浪琴Weems Second-Setting Watch威姆士秒針設定腕表。這款時計于1935年進行了專利注冊。
1931 1927年,飛行員Charles A. Lindbergh在未作任何中途停靠的情況下獨自完成了橫跨北大西洋的壯舉,之后,他將自己構思的一款導航儀器委托給浪琴表進行制造。這款Lindbergh à Angle Horaire(連拔導航表)腕表以 1927年創作的威姆士(Weems)表款為基礎,同時運用了六分儀與航海歷,可令飛行員更便利地計算經度,并連同緯度信息幫助飛行員判斷出精準的地理位置。
1936 浪琴表工廠專為傳奇的計時腕表創建了一款特制機芯13ZN,它擁有著多款單按鈕或雙按鈕版本,并帶有30分鐘半瞬時表盤或60分鐘累計表盤。當然,浪琴表也為這枚品牌歷史上最杰出的機芯之一注冊了專利。
1939 浪琴表以24法分機芯為基礎開發出眾多機械計時設備,其中,有些計時器配有30分鐘半瞬時表盤及追針計時功能,有些半瞬時運動表盤擁有或不帶追針計時功能,有些表盤的精度可達1/100秒。
1945 浪琴表推出首款自動上鏈機芯22A(已獲專利保護)。對浪琴表而言,該產品原型的開發過程堪稱一項重大挑戰,因為它首次對全新的上鏈技術進行調整,以令其適應大規模的生產。
1947 技術部推出配有計時秒表裝置的全新手動上鏈機械機芯30CH
1954 浪琴表開發出首款石英表,此產品很快就在納沙泰爾天文臺創造了一系列令人震驚的全新精準紀錄。這款“Chronocinégines”計時秒表裝置含有一個16毫米的石英表耦合攝像機,可為裁判提供一套含有1/100秒系列照片的拍攝影帶,令裁判更清晰地追蹤運動員沖過終點線時的動作。
1957 繼Conquest(康卡斯)之后,優雅的Flagship(旗艦)系列也走向市場,該系列表款的表殼底部鐫刻有象征著快帆的顯著圓雕飾。
1959 浪琴表開發出天文臺競賽專用特殊機芯:360。這款矩形機芯尺寸豐盈,可容納碩大的鎖芯發條,并能充分利用游絲平衡力矩,以每小時振動36,000次的頻率擺動,進而可使計時更加精準。這款360機芯在納沙泰爾天文臺的腕式計時秒表中創造了多項精準紀錄。
1963 浪琴表渴望運用超越傳統制表工藝的技術評估各種可能性,為此,它設計了一款用于天文臺競賽、以一節1.35V汞電池供電的專業機電機芯——L400。
1964 浪琴表借助 Chronocinégines(公司于1954年開發的一種計時秒表裝置)與 Donald Campbell 攜手合作,在他駕駛Bluebird II汽車全速穿越澳洲艾瑞爾(Eyre)湖床時,為其提供計時服務,并一舉創造了地面速度648.565公里/小時的世界紀錄。
1965 浪琴表以電子及石英技術作為研發重點,并藉此推出可裝配在航海計時秒表之上的石英電子機芯——機芯800。這款時間測量設備打開了一個通往全新精準水平的突破口。這款計時秒表一舉顛覆了機械裝置在天文臺領域創造的各項紀錄。
1967 浪琴表推出一款旨在替代競賽用電子及石英機芯的自動上鏈11?法分機芯。這款裝置精準穩定,優于 L430機芯,具備各種競賽用表的突出特質,并能以每小時振動36,000次的頻率運轉。“Ultra-Chron”系列產品本身也備受贊譽。
1969 這項旨在開發和生產石英腕表的絕密“沙漏項目”終于在1969 年,即浪琴表推出首款腕表專用控制石英機芯(被稱作“超級石英”的 L6512)時完美收官。
1972 浪琴表與 Ebauche SA 及 Texas Instrument Incorporated 合作生產的“浪琴表 LCD”(液晶顯示)腕表完全不同于該品牌的其他產品,可通過液晶屏幕直接顯示數字。這款產品受到了 IR100(年度工業研究大會及表彰)的高度評價。
1975 這個圣耶米品牌因一款名為 “Cléopatra” 的時計再次廣受青睞,這款產品的靈感源自“esclave(奴隸)”型手鐲上的東方線條。這一創意榮獲了Baden-Baden金玫瑰大獎。
1977 浪琴表工廠推出機械機芯 L990,這款機芯可自動上鏈并在同一平面上裝有兩個發條盒。該產品僅厚2.95毫米,是同類產品中全球最薄的自動機芯。它大大加強了浪琴表機械機芯系列產品的精準性,而其他大多數鐘表制造商則在此類產品上運用石英機芯。
1979 浪琴表推出厚度僅為1.98毫米的石英腕表。它是首款厚度低于2毫米的時計,其異常輕薄的機芯源自對一種特殊技術的不懈開發。這款名為“Feuille d'Or(金葉)”的腕表生動展現了品牌的技術實力。
1982 浪琴表先后與法拉利一級方程式賽車及雷諾簽訂技術合作協議,并由此成為F1大賽的官方指定計時器(為期10年)。
1983 浪琴表加入瑞士微電子和鐘表公司(SMH),即今日的斯沃琪集團,它是鐘表生產領域的全球領軍企業,由Nicolas G. Hayek創建而成。
1984 浪琴表推出276 VHP(高精度)機芯,這款石英機芯極其精準,并擁有著弱化溫度變化影響的先進技術。Conquest(康卡斯)系列腕表上就裝配著這種機芯。
1985 浪琴表被指定為國際體操聯合會(FIG)下所有韻律及藝術體操賽事的官方計時器。
1992 為了慶祝公司成立160周年及品牌與標識使用125周年,斯沃琪集團的創始人兼總裁Nicolas G. Hayek和浪琴表總裁Walter von K?nel在企業所在地圣耶米主持浪琴表博物館的開幕典禮,該博物館專門開辟了一間大廳以追溯公司的發展歷程。
1997 浪琴表推出Longines DolceVita黛綽維納系列,這一匯集了現代美學特色的腕表系列很快就憑借著對鐘表優雅時尚的完美解讀獲得了巨大成功。該系列在年輕人中備受青睞,為女士皓腕贏來無數艷羨矚目。
1999 浪琴表采納“Elegance is an attitude(優雅是一種態度)”的口號,并將對優雅的關注投放到超越產品外觀的各類行為及舉止之上。
2003 浪琴表推出Longines evidenza系列,該系列的酒桶形腕表是對以傳統風格展示優雅特色的充分肯定。
2005 伴隨世界潮流再次偏愛機械機芯的東風,浪琴表推出了一款旨在弘揚悠久鐘表歷史的精致系列產品。浪琴表Master名匠系列全部由搭載機械機芯的表款組成,其中大部分是自動上鏈機芯,少量為手動上鏈機芯。
2007 浪琴表推出The Longines Master Collection Retrograde名匠系列逆跳腕表,這些時計令該系列忠于鐘表傳統的風格更加臻于完美。共有兩版配有逆跳功能的自動上鏈機芯專供這些表款使用。
2009 浪琴表意識到了近年產品開發中對女士表款的疏忽,為了填補空白,它專門推出了女士專用腕表 Longines PrimaLuna(浪琴表新月)系列。
2010 浪琴表獻上一款全新的導柱輪計時秒表機芯L688。這款魅力四射的自動上鏈機芯自2012年起為Longines Saint-Imier Collection(浪琴表圣耶米系列)等精品表款平添了無限活力。
2011 浪琴表推出Longines Master Collection Retrograde Moonphase(浪琴表名匠系列逆跳月相腕表)。該系列腕表搭載L707機芯(浪琴表獨家專享),可顯示4種逆跳功能(星期、日期、秒鐘、24 小時刻度)及月相,并擁有一個日/夜顯示器。
2012 浪琴表對圣耶米(Saint-Imier)的鐘情始終如一、從未改變,為了向這處企業的永久發祥地致敬,浪琴表傾情推出 Longines Saint-Imier Collection(浪琴表圣耶米系列)。該系列由眾多搭載著浪琴品牌最具魅力機械機芯的精致表款組成,其靈感源自這一悠久品牌豐厚的鐘表專有技術財富與深厚的傳統底蘊。這是一款忠于浪琴表“傳統、優雅、品質與精準”價值觀的特色系列產品。
而近年來,新品及創新更是不斷涌來,浪琴表成就了在國人眼中最佳的品牌位置。其擁有的名譽及位置是與品牌自始至終的理念及精湛創新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