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看到制表大師們用自己一雙靈巧的雙手與精妙的想法所制作出的一枚枚經典時計之時,都有種莫名的崇仰敬慕之情。其實他們應該是最具博學的藝術家了,他們用獨特的靈感創作出精美時計,從另一方面看更像是一種畫卷或者歷史沿革的產物。所以說他們應該是及歷史學,地理學,美學,制表學,工藝學……與一身的博學家。
今年的巴塞爾鐘表展上,GP芝柏表(Girard-Perregaux)推出三款全新的奇跡寶盒系列腕表,獨特的裝飾工藝展現出悠遠的歷史畫卷。透過卓越知識與工藝詮釋的三款全新腕表主題包括:珍珠奇跡 (The Pearl of Wonders),陸面地圖(Terrestrial Map),以及新世界( The New World)。三款玫瑰金的GP1966腕表搭配自動上鏈自制機芯GP03300。全部工藝均于芝柏表廠內開發、完成。
Terrestrial Map 陸面地圖腕表
一張古老的中國地圖,瞬間自豪感爆棚,若說這是美學,不如說是歷史學或地理學。這款腕表是以意大利耶穌會信徒利瑪竇(Matteo Ricci)為靈感。說起利瑪竇,就不得不提他的背影了,他是一位神學家、哲學家、數學家、宇宙學家及天文學家。這位傳教士曾長時間于亞洲傳教,他在1582年抵達澳門,并將他的余生定居于中國,他與當地學者與官員分享他的知識,成為第一位被允許進入紫禁城的西方人。在明朝時期,他翻譯的地圖將全球地理改成以中國為中心。
GP芝柏表選擇色澤純粹的白玉做為基石,透明的紋路展現出深度。每一面表盤,用一塊玉雕塑成薄型圓盤,透過精致拋光,打造出最理想的厚度(0.70毫米),并讓表層完全平扁。接下來,需要一位經驗豐富的繪畫工匠投入17小時,進行繪圖。
The Pearl of Wonders 珍珠奇跡腕表
這幅地圖是十五世紀前葉由歷史學家華迪(Ibn al-Wardi)所繪制。它是根據托勒密(Ptolemy)的理論而繪制。托勒密是一位古希臘時代的埃及天文學家及星象家,他在史前二世紀初期居住于亞歷山大港(Alexandria),被譽為地理之父。這張世界地圖描繪出中古時期與文藝復興時期之間的轉折點,以及阿拉伯文化對于其他文明所帶來的影響。在中世紀時期,阿拉伯的天文學相當先進,他們能夠解說星象、繪制天空的地圖,并促使星象盤等觀測儀器更為精確。
這枚方鈉石切成0.07毫米高度的圓盤,并以手工拋光,再以手工進行細致雕刻。需要以小刀進行4小時的雕刻,才能置入厚度為0.25毫米的一片片馬賽克紙草。以兩片不銹鋼鎖住,讓表面完全平坦,此時,羊皮紙成為表達土地的特殊材質,讓精湛繪畫工藝師投入28小時,方能完整揣摩古老地圖的輪廓。進而以亮漆覆蓋于藝術作品,成為保護與穩定地圖的防護膜。整個面盤需要約50 小時耐心制作。
The New World 新世界腕表
這幅地圖處在謬斯特之作,他是一位德國學者,因改信新教教義而移居瑞士巴塞爾。他的作品《新世界Novus Orbis》彷佛鼓勵大家展開探索未知旅程,而他最重要的著作《Cosmographia Universalis》則收錄豐富的圖像與細密地圖。這位跨足多元領域、知識豐富的學者、老師,同時也是拉丁文翻譯者、歷史學家、天文家與數學家。
這款Chamber of Wonders奇跡寶盒系列之中色彩最繽紛的地圖,將許多片段的顏色,透過馬賽克拼接組成,運用珍貴的寶石,結合藍色與粉紅色東陵石、方解石、加拿大軟玉交織而成。每一面表盤都需要投入95個小時方能完成。經過手工的拋光小圓盤僅有0.50毫米的厚。
GP芝柏青花瓷地圖腕表特別款之南北地圖
這款腕表是以德國傳教士兼博學家Kircher Athanasius于1667 年出版的《中國圖志》為靈感,百年傳承的制表工藝結合千年歲月沉淀的青花瓷,再造歷史巔峰,傳千年之佳話,濃濃中國韻。融入青花瓷地圖腕表,化作腕間一抹娟秀,美妙動人的時光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