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時代都有這個時間段所令人欣慰的,苦惱的,難忘等的一系列瑣事,最終串成故事來說,多是令人難忘的歲月歷程。60年代,注定是個不平凡的時代,對于那一時代的歷史,我們大致是知曉的。那個命運多舛的年代,多是激情歲月的象征。鮑勃·迪倫曾這樣寫道。20世紀60年代,他被譽為時代精神的象征。追求和平、反戰、自由、先鋒、理想主義,這是一個喧囂躁動卻熱情洋溢的十年。
不論國內還是國外,始終尊崇著這一時代背景下所附屬的情緒,并不斷發揚光大。而當時的手表行業也是如此,上個世紀的20年代ETA機芯廠成立,后由于美國機械化生產機芯,大量廉價懷表充斥市場,對瑞士手工制表業帶來第一次沉重打擊,而第二次沉重的打擊便是70年代的日本石英制表業。
1969年12月25日,日本Seiko精工成功將石英機芯小型化,在東京推出了品牌首枚石英腕表“Seiko Quartz Astron”,展現出史無前例的卓越性能。平均每月的誤差在5秒以內,比當時任何其他腕表都要精確100倍以上,且能持續工作一整年,是大多數機械表的250倍。石英革命由此開始。
浪琴表也是在此時跟隨改革,曾在內部推出名為“沙漏計劃”的秘密項目,旨在于1970年前研發并生產石英表。而到了1969年,這項計劃得以成功實現。伴隨被稱為“超石英”的L6512機芯的誕生,浪琴表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電子磁性石英表。
這款時計與現今的石英表有很大不同。它不像一般的石英表采用集成電路供給動力,其內部相互獨立的電子模塊像鳥巢般錯綜復雜。與此同時,它也像一般機械表般滑秒走時。
被稱為“超石英”的L6512機芯
而今,浪琴表全新推出的經典復刻系列1969枕形腕表,其靈感正是源于1960年代生產的古董腕表。與原型款式相同,該款復刻表延用了當時流行的枕形表殼設計。
充滿復古韻味的枕形表殼,搭配方形的藍寶石水晶表鏡。尺寸為36mm×36mm,銀色表盤上用了紅金指針和刻度,4-5時位為日歷窗口。銀色太陽紋飾表盤上的12枚玫瑰金時標,更顯得精巧。適中尺寸,同時適合男士與女士佩戴。這種對稱的幾何形狀設計,以及放射狀的太陽紋飾表盤、金屬材質的立體時標鑲嵌,也都暗合1960年代的科技主題與創新風潮。
從原型表款精鋼、鍍金及18K黃金等三種不同材質中,這枚經典復刻系列的新款腕表選擇了更具現代氣息的精鋼材質,從而透露出來自于機械時代的硬朗氣息。內部搭載calibre L888.2機芯,也就是搭載在浪琴鐵路表上的那顆芯——以ETA 2892為基礎的自動上鏈機芯。不過ETA 2829的動儲為45小時,但L888.2機芯的動儲有所加增,達64小時。
目前國內并無定價,不過境外售價為2,050美元,可以以此為參考。